2023年河南高考作文题
及解析来了!
(相关资料图)
试题内容:全国乙卷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(60分)
吹灭别人的灯,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;阻挡别人的路,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。
“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”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,就算这种花朵再美,那也是单调的。
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,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。请据此写一篇文章,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设计思路:
2023年3月15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,并发表题为《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》的主旨讲话;2014年3月27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作《文明因交流而多彩,文明因互鉴而丰富》主题演讲。本作文题的两个材料,分别出自上述两个讲话,针对的是国际关系、文明互鉴等时代命题,揭示的道理却是普遍的,语言生动形象,蕴含着大智慧。
材料一,吹灭别人的灯、阻挡别人的路,看起来抢了一时的“先机”,实则为人不齿,终将被他人排斥。生动朴素的文字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世之道启人深思。材料二,借“一花”和“百花”阐述了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,“一花”和“百花”相互联系,“一花”之美是在“百花”中得到凸显的,而“百花”之春又是建立在“一花”的基础上的。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、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、人与集体及社会的关系,莫不如此。材料一与材料二并举,构成了一组对话关系。材料一说的是不应怎样,材料二提供了行动思路。
学生在把握这两则材料的内涵、关系基础上,可写的空间与切入角度是相当多的。熟悉政治、了解国际大事的同学可以就一些重大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,例如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、文明的多样性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,也可以结合当下核心技术领域“卡脖子”困境的解决去探讨科技发展中的自力更生与借鉴学习。“情者文之经,辞者理之纬”,在语文卷出现这道题,与政治卷中的作答是不一样的,“认识与思考”不是在讲立意和结论本身,重点在于立意与结论的形成过程。前述对作文材料的立意阐释,在文章写作中应转化为对鲜活事例的展现、对丰富事实的分析。那些事实材料在心中涌现,得以筛选并经语言文字外化的过程,也是内在思维的碰撞过程、情感的激荡过程。少一些空泛议论,多一些典型事例,多一些真情实感,立论才有依托,文章也才能真正打动人。
从材料字面回到生活与成长,也能写出很好的议论或记叙文章。如果学生能结合个人生活与求学经历,从身边具体事例谈起,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能让读者返回“现场”,写活场景中的人与事,写透对材料的认识,这不只是考场上令人满意的作文答卷,也是学生对中学时代提交的思想认识与生活总结,正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。两则材料都“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”。如果学生能够从这两则材料出发,联想到更多的语用典型案例,阐释出阅读鉴赏、表达交流的普遍规律,也可谓独辟蹊径的好文章。
语文是立德树人的独特载体,其育人价值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体现出来的。这道写作试题所涉及的考查意图与目标,既是普遍的,也是个性的;既是抽象的,也是鲜活的;既是主题教育的,又是语言文字的。所谓“经正而后纬成,理定而后辞畅”,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,文章要立得住,要对每则材料各自的观点、两则材料之间的联系有充分的认识,并能有丰富的延展。寓思政于语文之中,以语文体现思政的道理,正是试题的初心。
名师点评河南高考作文丨省实验中学潘聪:关注青年成长 注重思辨思维
2023年高考语文科目考试已经结束,作文作为语文的重头戏,受到了广泛关注。如何写才能得高分?大河网记者特邀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教师潘聪,为大家带来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作文解析。
【名师】
潘聪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 高三语文教师
【点评】
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作文为材料作文,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,主题均是个体与群体、局部与整体、小气候与大环境等之间的辩证关系。命题关注青年成长,切合青年实际,考生有话可说,难度适中。同时双材料和关系话题的设置能有效考查考生的思辨思维能力,反映考生的语言驾驭水平。
审题上,考生要抓住两则材料的共性,整体把握得出一个总的认识,再分别仔细解读两则材料,寻找材料表述上、侧重点上的差异,并认真阅读题目要求,进一步寻找写作线索,明确文体、字数、标题等方面的要求。
第一则材料以“灯”和“路”为喻,形象阐释了害人并不利己,甚至反而害己的质朴之理;第二则材料则以“花朵”“花园”为喻,生动说明了个体的璀璨绽放和群体的繁华美好之间的关系。两则材料的选取,正是要引导考生思考自己与他人、个人与群体之间的辩证关系,从而考查考生的人文底蕴和责任担当素养。
构思上,可以从人与人、群体与群体、国与国三个角度来理解“自己与他人”,与人相处,不可以为别人设障碍、挖鸿沟,要与人为善、以德待人;群体与群体之间,要尊重差异,不要标准单一,心墙高筑;国与国之间,不能只追求你弱我强、损人利己,更不能搞你输我赢、以邻为壑,而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相互联系、相互依存。“个人与群体”侧面,可以抓住“春”和“美”的寓意,从青年发展和国家富强的相互关系入手来写。当代青年处可为之世,享广阔平台,遇多样机遇,能个性选择,正可以大力发展,绽“春”意,展“美”姿;同时也要有将“小我”融入“大我”的观念,将个人出彩与国家强盛、民族复兴相融合,以个人的璀璨绽放添彩时代青年的百花齐放,以青年的芬芳馥郁营造祖国花园的盎然春意。
对思辨思维的考查在历年高考作文试题中屡见不鲜,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在整套高考试题中往往随题可见,所以平时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教学、课后作业、语文学习活动等过程中,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。
名师点评河南高考作文丨郑外杨丽平:考察思辨能力 让考生“有话可说”
2023年高考语文科目考试已经结束,作文如何写才能得高分?大河网记者特邀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杨丽平,为大家带来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作文评析。
【特邀名师】
杨丽平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长
【作文评析】
今年的全国乙卷作文题目既凸显了高考“立德树人”的宗旨,引导即将步入大学校门、开启新人生旅程的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处世原则;又引领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世界,思考文化文明互鉴的话题,以增强文化自信。
一、题目解读
本题中的两则材料,分别出自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和2014年3月27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,这两则材料针对的是国际关系、文明互鉴等时代命题,揭示的道理却是普遍的,语言生动形象,蕴含着大智慧。
第一则材料中含有两个对立的对象——别人和自己,做了有损别人的事,并不能让自己获益,反而会为人不齿,那么这句话的核心内涵是不做损人不利己之事,应倡导儒家的智慧——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;第二则材料“一花”不是春,“百花”春满园,只有一种花朵的世界是单调的,满园春色建立在姿态各异、姹紫嫣红的“一花”之上,这里也有对立的对象“一花”和“百花”。这则材料显然是在谈文明互鉴问题,倡导各类文明交流互鉴,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与共,天下大同”。第一则材料从否定方面谈,说的是不应怎样;第二则材料从肯定方面谈,提供了行动思路。
综合两则材料,立意、行文或更应侧重对当今国际社会文明互鉴的阐述。当然,其中也蕴含了为人处世的智慧,尤其是第一则材料。
二、试题评价
今年的乙卷作文题既立足个体成长,又开阔视野襟怀,是庄严的领导人讲话,也给普通学子以启迪。
题目涉及的话题“文明互鉴”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,在三年的高中语文大考小考和平时的作文练习中,出现的绝对不止一次,所以广大考生看到这个作文题目,应该都有所储备、有话可说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今年的新课标乙卷作文题目平和、难度适中。
题目的两则材料中涉及的“别人”“自己”“一花”“百花”是两组对应的对立概念,在个体、国家、文明发展的过程中,处理好“自己”发展与“别人”发展的关系,不人为地阻碍别人、别国的发展;在文明演进的过程中,处理好“一花”与“百花”的关系,各文明多姿多彩才是文明应有的姿态。这一点体现了今年春教育部“四省适应性考试会议纪要”中提出的作文“重在考查思辨能力”的信息。
名师点评河南高考语文丨省实验中学赵鑫雷:考查内容全面平衡 能全面展示学生学习能力
6月7日上午,2023年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。今年,河南的高考语文试题有哪些特点?大河网特邀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、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赵鑫雷,为大家带来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评析。
【名师】
赵鑫雷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 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
【点评】
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试题立足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》,突出“一核”“四层”“四翼”,落实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》,突显语文学科特色。试题紧扣“金线”,坚守核心价值观;明确“银线”,强化关键能力考查;凸显“串联线”,注重学以致用能力。考查内容全面平衡,能全面展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。
一、试卷整体难度合理平稳题型设置稳中求变求新
作为最后一届老教材老高考模式下的高考试卷,既延续了以往试题的题型模式,又创新了新的考查角度。2023年全国乙卷在题型设置、分值设置上与2022年高考保持一致,题型上依旧是论述类文本阅读、实用类文本阅读、文学类文本阅读、文言文阅读、古代诗歌阅读、名篇名句默写、语言文字运用、作文这8大模块考查。题型上又强化改变创新,文言文阅读的断句客观选择题改为多项客观选择题考查,语言文字运用将两道主观题改为两道客观题,不再考查成语填写。
二、紧扣时代脉搏 突出时代特点
牢记初心使命,与时代同频共振。全国乙卷注重新时代特点,关注当下社会生活,在试卷中设置时效性强、针对性强的材料信息,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、关注科技前沿动态。试卷中实用类文本材料选自科普读物《深时之旅》,利于激发考生对科学的好奇心、想象力和探究欲,选材注重营造热爱科学的氛围,引导学生在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,对相关问题作深入思考。
三、强化五育并举 传承中华文化
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。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选自《长出一地的好荞麦》,反映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,将情感教育与民族精神熔为一炉,引导学生崇尚劳动、尊重劳动、认同劳动。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《韩非子·十过》,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基因,继续考查文言断句、实词辨析、内容理解、语句翻译等相关考点,在断句题型上更突出强化考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能力,主动判断断句形式,强调学以致用,将中华文化与语文核心素养紧密关联。
四、巧置材料设题强化思维能力
减少机械刷题,突出反套路,试题设问更加开放,引导学生主动思考、主动辨析。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材料选取丰富,形式分别是“一拖三”“一拖二”,考点是词语用法、句式含义、句式表达效果、语句补写、语段删改,试题材料注重情景考查,指向真实生活,着重考查思维的灵活性、敏捷性,注重将相关知识迁移运用到解决具体问题上去,强化思维能力在语言运用与表达方面的具体展示。
总体上,全国乙卷试题紧紧围绕高考的核心功能,清晰明确高考的考查内容,突出强化高考的考查要求,真正落实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考查载体,将教与考、学与能全面展示,既引导了教学方向,又凸显了选才功能,更落实了育人目标!
来源:大河网 记者 祝传鹏 刘高雅,教育部教育考试院 版权归属原作者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责编:李瑞 审核:姜秋霞
关键词:
2023年河南高考作文题及解析来了!试题内容: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,更多
2023-06-08 17:07:37中国山东网-感知山东6月7日讯(记者多相宇)6月7日,国家一级导演、著名更多
2023-06-08 17:00:28意外伤害证明范文(精选10篇)意外伤害证明范文篇1证明兹有,女,身份更多
2023-06-08 16:13:03离婚协议书样本有孩子(通用30篇)离婚协议书样本有孩子篇1男方:______更多
2023-06-08 16:22:26中新网南京6月7日电(记者杨颜慈)记者从江苏省政府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更多
2023-06-08 16:03:361、最贵的有上百的吧,不过我倒是没用过那么贵的,目前用的一款是快30更多
2023-06-08 15:57:026月8日电,据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,今日电池级碳酸锂涨1500元 吨,均更多
2023-06-08 14:33:076月8日电,ChatGPT板块盘中持续走低,新致软件大跌超8%,蓝色光标、万更多
2023-06-08 14:29:48时间安排招生事项备注6月10日8:30至13日18:00户籍生网上信息采集报名条更多
2023-06-08 14:07:18武汉市江岸区黄浦幼儿园(黄浦园区)2023年秋季招生公告武汉市江岸区黄浦更多
2023-06-08 14:06:18榜样助成长“育”“健”更好自己体育湘军赴娄底新化水车中学宣讲活动现更多
2023-06-08 13:22:48App6月8日消息,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交通运输部纪检监察组原二级巡视员更多
2023-06-08 13:25:11【凤凰传奇一个火上辈子一个火下辈子以前的曾毅:呦呦现在的曾毅:词忒多更多
2023-06-08 13:00:36未来企业转型移动电商互联网+的顶层架构需要重构人-货-场,具体如下:1更多
2023-06-08 13:11:50指尖时光怎么删除打卡计划具体操作方法介绍,更多
2023-06-08 12:05:17恒指低开0 13%,内房股活跃,科网股多数低开。 更多
2023-06-08 11:57:196月8日上午,随着易实精密敲钟上市,北交所存量上市公司数量达到整整20更多
2023-06-08 10:49:34你可能会经常听说,某某得了肠癌,刚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是中晚期了,出现更多
2023-06-08 09:58:14“费率战”打响2023年以来逾百只基金“降费”更多
2023-06-08 09:42:14中国耕好“无形良田”保障粮食安全---10台收割机在麦田中整齐地排成一更多
2023-06-08 09:30:21